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地方經濟,更惠及村寨和農戶——
  □本報國慶走基層小分隊10月3日發自汶川、茂縣
  10月3日,黃金周第三天,九黃西線上車流不斷,很是熱鬧。
  九黃西線是我省黃金自駕旅游線路之一,從成都出發,經都江堰、汶川、茂縣、松潘到達黃龍、九寨溝。在自駕大軍中,不少人是衝著終點九寨溝、黃龍去的,但沿途的風光和民俗、美食也吸引著游客不時駐足。
  九黃西線沿線的汶川、茂縣等地加快旅游產業轉型,通過非遺文化項目開發、資金政策扶持、特色旅游產品打造、公司化運營推廣等方式實現傳統旅游業的升級,並切實帶動當地老百姓吃上“致富飯”。
  個人發力:
  映秀一半人吃旅游“飯”
  10月3日上午9點半,儘管細雨紛飛,汶川縣映秀東村非遺文化創意園仍早已開門迎客。陳秀英一早就把自己的小攤擺開了:帶有當地民族特色的衣服、大熊貓物件……陳秀英搞旅游商品零售的時間不長,“以前就是種幾畝地,收入少得很;這幾年鎮上旅游搞起來了,我們也跟著賺了些錢。”
  在映秀,旅游業已是當前最重要的支柱產業。常住人口4000多人中,有一半從事與旅游相關的職業,“也就是說,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成員吃著旅游這碗‘飯’。”映秀景區管理處負責人黃高元說。
  去年,陳秀英的小攤還擺在自己樓房一樓的商鋪里。今年7月,為了支持兒子開餐館,她把一樓的店鋪讓了出來,自己的攤位搬到了餐館對面的步行通道上,“這兩天,餐館的生意好,怕餐館里坐不下。”
  順著陳秀英家的土菜館往前走不遠就是嘉絨飯店。老闆楊和江正在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,“這兩天客人都是爆滿,昨天中午我們接待了30多桌客人,一天的營業額就有五六千。”
  楊和江是東村第一家私人投資客棧的老闆。15個房間,一邊羌式、一邊藏式,連續幾天客滿,牆上醒目張貼的“網絡全覆蓋”標識彰顯著楊老闆的現代經營理念。“雖然要起早貪黑地忙,但一年十幾萬元能裝進口袋,忙起來也值得。”
  在個人的“轉型”中,茂縣坪頭寨“雲上人間”客棧老闆娘張澤莉更為主動,“村上組織去山西就業時,我專門報名去那裡的星級酒店學了一段時間管理。”為了管理好客棧,張澤莉還和丈夫一起,帶著1萬多元現金去雲南、貴州等地學經驗,現在她的客棧生意也很不錯。
  政府助力:
  創新模式探路鄉村旅游
  在茂縣,旅游業的發展讓坪頭村發生了巨變,年人均收入提升至8000元左右。幾年前,這裡村民的主要收入還依靠傳統的種植養殖業,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。現在,統一羌族特色的房屋、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,讓坪頭村家家打起了鄉村旅游的“算盤”,張澤莉說,“我們有這麼好的資源不用,那不是浪費了嗎?”
  下午2點,一踩上坪頭羌寨的地盤,記者便真實感受了一把“茂縣的風”,在坪頭羌寨入寨口前的停車場上,數根風電桿的風葉以極快的速度轉動著。
  阿壩州有一句流行語叫:松潘的蔥、茂縣的風。當地百姓說,只要中午一過,風就會從河谷上吹來。而這股強勁的風不僅帶來了能源,還是當地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資源。
  “老闆,你們這裡夏天是不是也有這麼大的風呀。”從成都來的游客朱女士一進寨,就感受到了風力,“如果夏天風也這麼大的話,很適合避暑呢。”
  風,正是茂縣旅游業轉型想要利用的資源之一。“重慶一家企業來考察後,對我們的羌寨很感興趣,加上我們這裡常年的河谷風,夏天溫度適宜,最適合避暑休閑。”茂縣羌鄉古寨景區管理局副局長黃大成說,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具體合作事項,如果順利,今年冬天寨子將“閉關修煉”,進行基礎設施升級,制訂統一的營銷規劃,爭取來年暑期重新開寨時面貌煥然一新。
  坪頭村發展鄉村旅游,個體村民是主角,但同時,集體的力量也在有力推動。以“公司+村兩委+村民”模式為指導,坪頭村組建成立了水風羌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,對景區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,並對從業者進行統一培訓。
  映秀轉型,則選擇了“賣文化”。“阿壩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,比如羌繡、藏茶等,我們為什麼不能‘賣文化’?”黃高元說,聚集了1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村在2012年正式開園後,已成為映秀鎮最重要的景點之一,最高峰時一天能聚集兩三萬人次,“在這之前,映秀的景點比較少,東村開園後,至少能讓游客在映秀停留的時間增加2-3個小時。”
  (本報記者 苗曦 蔣君芳 唐澤文)
  (原標題:吃好旅游“飯”日子更有“範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m84wmlw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